我要參展

汪瀅瀅個展《洄》:一場尋找親情、故土與“我”的旅程

分享:

2019年5月18日,汪瀅瀅作品展《洄》將在北京尚巴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圍繞汪瀅瀅的系列攝影作品“洄”為線索,通過體驗式的展陳在故鄉(xiāng)與異鄉(xiāng)的不斷換位中,展開一場尋找親情、故土與“我”的旅程。


微信圖片_20190516091028.gif

藝術家:汪瀅瀅

策展人:那林呼

開幕:2019年5月18日(周六)14:00

展期:2019年5月18 — 2019年7月18

 展館:尚8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qū)下甸甲3號院尚8國際廣告園內(nèi))

開幕活動:學術對談 記憶甬道

時間:2019年5月18日(周六)15:00

嘉賓:方曌 汪瀅瀅 張一帆

主持:何伊寧


弗洛姆如是說:母親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是大地和海洋;父親代表思想的世界,是秩序和紀律。母親的愛帶給我們生活上的安全感,哺育著我們;父親的愛指導著我們?nèi)绾蚊鎸龅降睦щy,指引著我們成長。一個人從與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并把三者的關系結(jié)合到一起,他的心智才會健康,人格才能成熟。

汪瀅瀅的“洄”系列攝影作品正是記錄了她走出與母親的緊密關系去尋找同父親的緊密關系并走向人格完善與自己和解的努力過程。回到自己出生的故地,對汪瀅瀅來說這里既是故鄉(xiāng)又是異鄉(xiāng)。從小哺乳過她的奶媽是這里留下的最親的人,也是她在這里和父母生活過的見證。隨同奶媽的家人找到父親在這里工作、生活的印記然后用攝影的方式一一記錄下來,并最終做成一本手工書,用書本的形式承載了文字的敘述與圖像相呼應,使父親在心中的形象和位置客觀完整起來。在這里時光倒流拼湊起父母和自己在一起的碎片,同時在今天的現(xiàn)實中把父親、母親同“我”重新連接在一起,是她對父母關系的和解也是她對自己的和解。

在展覽中,手工書被解構(gòu)掉,用展覽空間的異位帶入和場域關聯(lián)來承載文字和圖像以及其他衍生出來的影像、裝置作品。整個展廳被分隔成汪瀅瀅奶媽家屋子的結(jié)構(gòu),客廳作為接待客人的場所展陳汪瀅瀅對目前館陶縣(汪瀅瀅出生地)客人、異鄉(xiāng)身份感的攝影及文字作品部分。臥室作為父母、親子關系的場所展陳汪瀅瀅對父母與“我”的記憶、情感相關的攝影及文字作品部分。儲物間作為存儲的空間展陳汪瀅瀅尋找故鄉(xiāng)親情過程的影像作品。走廊作為一個通道,連接現(xiàn)在與過去使觀眾進入一個異構(gòu)的空間,整個展覽以一種自身的審視結(jié)束。

5月18日開幕式當天下午3點,攝影史學者何伊寧,“文化土豆”主播張一帆及歷史學者方曌從各自的領域進入,與藝術家汪瀅瀅共同探討攝影、文字與歷史和記憶之間的復雜關系。何伊寧認為,在《洄》中,不同歷史時期的圖像重疊所賦予作品以超越現(xiàn)實表面的時間感,溢出的情感借由覆蓋了圖像的手寫文字流動在敘事間流動,搭建起攝影師與父親、與那些來自陌生“故鄉(xiāng)”的人、景和物,以及與自我認同之間的聯(lián)系。

此外,在展覽開幕現(xiàn)場和展覽期間的每個周末都會有一場與親密關系相關的現(xiàn)場表演,更加深入的引進有關親密關系的廣泛的討論。


部分展出作品


 


關于藝術家

藝術家汪瀅瀅.jpg

汪瀅瀅,影像藝術家。第11屆三影堂獎駱伯年優(yōu)秀攝影師獎,美國藝術攝影中心2017先鋒藝術家,2018瑪格南科恩紀實攝影基金會提名,富士膠片全球簽約攝影師。作品主要關注女性命運、成人情感和個人身份認同的命題。出版物:《四十:一九七六》( 2018.11浙江攝影出版社)。作品曾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美國藝術攝影中心、日本東京都富士藝廊、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寧波國際攝影中心、浙江省美術館等展出。

更多作品,請點擊《洄》欣賞。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quán)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